设立宗旨

 在当代社会中,人的“心灵”与“文化”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在面对拥有多元文化背景个体的临床现场中,价值观、表达方式以及求助方式也呈现出高度的多样化。

  比较临床心理学研究会旨在对各国、地区与文化圈中的临床心理支持实践进行比较研究,细致探讨其共通性与差异性,从而推动更加灵活且具有回应性的心理援助方式的发展。

  本研究会由东京福祉大学的望月宇博士发起成立,旨在为关注多元文化适应、多文化临床以及国际心理援助实践的研究人员与实务工作者提供一个交流平台,通过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的互动,实现共同学习与深化理解。

[比较临床心理学]

 什么是比较临床心理学(Comparative Clinical Psychology)
比较临床心理学是一个跨学科研究领域,旨在比较不同文化、社会及历史语境中的临床心理学理论框架、实践方法、专业制度与伦理基础,以揭示心理援助的普遍性与文化多样性。

 本领域关注个体心理困扰及其恢复过程如何与文化和制度背景相互作用。通过分析各国的临床实践,致力于重构跨文化的临床理论,开发适用于多元文化社会的实践性介入模式。此外,本研究领域还包括对跨文化心理援助的伦理、培训与专业性等议题的批判性考察,旨在推动临床心理学的国际化发展。

【术语定义说明】
 比较临床心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各国临床心理学的介绍或翻译,而是通过比较不同文化圈中对“心理问题的理解方式”“援助的框架”“治疗者与来访者的关系”“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制度建设方式”等构成临床心理学的关键要素,揭示其中的文化限制、普遍结构及制度特征。

 通过这样的比较研究,不仅有助于发展适应各国与各文化背景的临床援助模型,也促进对既有临床心理学理论的批判性再思考与重建。近年来,特别强调与“多元文化临床实践”“文化能力”(cultural competence)及“后殖民心理学”(decolonial psychology)等领域的互动与协同。

【比较临床心理学的主要研究主题举例】
1. 临床心理师及心理咨询师的培养与认证制度的国际比较
 例:比较日本、美国、中国、法国等国家在专业培养制度与职业规范方面的异同。

2. 心理治疗的适用性与文化调适(Cultural adaptation of psychotherapy)
 例:认知行为疗法(CBT)或身体导向疗法(如“动法”)在跨文化语境中的翻译与适配方式。

3. 文化背景对心理困扰表达形式与诊断分类的影响
 例:抑郁、创伤与焦虑在不同文化中如何被陈述与理解。

4. 心理援助中的价值观与伦理的跨文化比较
 例:对家庭的考量、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差异、保密义务与报告义务之间的文化张力。

5. 临床访谈中交流方式的文化差异
 例:沉默、目光交流、自我揭露的文化意义及其在临床中的具体应对。

6. 对移民、留学生、国际婚姻者等跨境个体的心理支持
 例:多语言访谈、口译参与、文化过渡期的心理健康援助。

7. 从后殖民视角对临床心理学的批判与重构
 例:西方中心主义理论与技术的移植所带来的问题,以及对在地知识的再评价。

关于入会

欢迎加入本研究会
本研究会欢迎具有以下兴趣或专业背景的人员参与:

对多元文化适应与跨文化心理学感兴趣的临床心理师与注册心理师

从事针对留学生、外国籍居民等心理援助工作的教育、福祉与医疗领域实务人员

具有海外临床或调研经验的研究人员

专攻比较文化或文化心理学的学术人士等

⭐️入会方式:
请通过下方的“联系我们”表单,发送简要的自我介绍与加入动机。事务局确认后将通过电子邮件与您联系。

会费说明:
入会费:¥9,000 日元(暂定)

年费:¥3,000 日元(暂定)

活動内容

定期研究会与学习会

 我们致力于分享国内外临床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与文化心理学的理论成果,并探索其与实践的结合路径。

发行研究会电子期刊

  我们每年发布一次电子期刊,收录会员的研究成果、实务报告以及理论探讨等内容。

促进国际交流与学术合作研究

  我们开展与海外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的交流,支持实地调查与国际研究,并从事相关翻译工作。

实践经验交流会

 这是一个分享与多文化背景个案相关的支持实践、现场经验、应对策略与面临课题的交流平台。我们欢迎来自大学、医疗、教育、福利及社区支持等多个领域的实务报告。

组织简介

组织名比較臨床心理学研究会
代 表望月 宇(博士・心理学・九州大学)
研究者番号(日本):30884738
副代表緒方 二郎(博士・心理学・吉備国際大学)
副代表鶴川 鈴華(公認心理師・臨床心理士・心理学硕士)
設立日2015年5月8日
連絡先mochizuki6869@gamil.com

邮箱 ✉️

mochizuki6869@gmail.com